第一卷青衿起手定中都赤锦坐镇冠岭南 二八 入坚城少主见故人 陷险境云阑浼皇甫-《昼寝入梦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么大的动静儿,司马王室想不注意到都难呐!

    司马崖姜也是接到消息,知道公孙辛夷现在是身临险境,所以早早向上君司马彧中禀报机会难得,现在出手是最佳时机,令得公孙一族四面楚歌无计可施,只能乖乖任人宰割。

    可是司马彧中迟迟不下命令,不给答复,身为主将的司马崖姜实在是坐不住了,就赶紧又去找上君希望能够同意发兵。

    上君则认为现在朝中自当安稳为主,好不容易自己才形成稳固维护新君的局面,这要是一旦战争展开,指不定又会出多少个功高盖主的将军,才高识远的能臣,这不是把自己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吗,所以才一直不给回复!

    司马崖姜自然知晓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君主,与其说装睡,还不如昏睡来的最为恰当!

    多次进谏都以各种理由被拒之门外,但身为人臣又不可无理强闯见驾,若是被外人非议称藐视君王,逼宫的嫌疑可就抹不去了,司马崖姜最终只能气的自己跺脚,醉饮发泄,走出王宫之时双目已泪流不止,望向宫门外“我司马一族该何去何从啊!天啊!开开眼吧!”

    整个人像被抽掉了魂儿一样,踉踉跄跄的走下了台阶,在街上如早已醉了一般,一会儿左晃一会儿右晃,街上的人都躲着他走,有人认出了他将他拦下扶住问道“将军这是怎么了,若是回府,您的府邸在另一面啊!”

    司马崖姜浑浑噩噩,皱着双眉缩着脖子嘴还有点撅着,疑问道“另一面?好,那就走那面儿!”

    说罢调转了方向继续走,可这次方向依然是错的,自己还是浑然不知。司马王族的走向有人提醒吗,还是有的,总有些明白人像司马崖姜一般,但君主之意又无人可以改变,最终的走向错与不错没法定论。

    诸葛太渊已经吓怕了,他又何尝不知其中利害,但闭口不言才能保住当前地位,本来他也是想进谏的,可看到司马崖姜的绝望,这个念头也就很快打消了,还静静的跟了对方一会儿,挺心疼的。毕竟这样无助无奈的感受他也深有体会。

    云阑王城内,朝中大臣雀喧鸠聚一般,翻南失守的消息传来,更是雪上加霜!

    公孙辛夷在王座上也是头疼,但他自始至终还是坚信方略上没有错,主要应敌方向还是南宫。

    因为自从坚守城池以来,公冶一族并未采取更好的进攻策略,从时昌城无恙来看便是最好的证明,反倒是主动出击迎战南疆兵马不敌,才导致丢了城池,所以这样看来,只要抵挡住南宫,王族之危便可化解。

    公孙糙苏身为权臣自然有强大的气场,轻哼一声,周围就变得安静下来。其

    向君上启奏“臣以为,南宫王室士气正盛,算下来已攻破三城且均是我族重镇,所以其实力绝不容小觑。

    臣还得到线报,司马彧中不打算发兵,趁我族之危施窃取的行径,这对我们来说是好消息,无需担心东边之患。臣建议应联合皇甫一族共同抵御南宫祸乱。”

    公孙辛夷认为其言之有理,威胁只存在于南面,皇甫石韦又与南宫鼠辈有那么深的过节,自己先前也帮过他击退南宫,这次让他施以援手还了欠自己的人情,怎么也不能拒绝吧!

    起初云阑王就有过这样的打算,可是一方面是没有想到南宫蛮夷战力这样骁悍,自己的军士相比之下如此不堪一击,另一方面是在顾及自己的脸面,才开打就请援兵相助还怎么在强族中立足。

    然而此一时彼一时,如今形势越发严峻,也就顾不得太多了,公孙糙苏受命亲自出使皇甫王族,请求发兵相助!

    其实皇甫孔最一早就嗅到南宫一族的用意了,在他看来,将灯途外围处设立营寨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之举,明摆着要打公孙,所以第一时间就上奏了皓原王皇甫石韦!

    经过君上准许,十万大军一分为二分别驻扎在夜城和繁才两地枕戈待旦,皇甫孔最担任主帅,公子皇甫杜衡为大军行提调任命,皇甫荜拔也由于公子的缘故被升为副提调官。

    此时的皓原王也一直关注着战局,早就想给南宫神曲一些颜色瞧一瞧,不然还真把自己当做吃素的了。

    见到公孙辛夷连连溃败,心中也有感叹,虽说公孙行事昏庸,但不可否认的是手下还是有不少能人在的。

    尽管在这污浊之中也需自保不是,可依然没有阻碍南宫兵锋所向,但从能力来看值得敬佩,所以更不能让南宫轻易强大起来,王族之间的相互制约才是永久的生存之道,否则生灵涂炭在所难免。

    下人来报,云阑王使臣,上卿公孙糙苏求见!

    实际上皇甫石韦一直就在等候公孙的使臣,只是想不到等了那么久也没来,心想这公孙辛夷倒是真的能挺得住。

    让本族上卿作为使臣亲自前来,皇甫石韦自然不能有所怠慢的!

    开场还是老套的寒暄,互相也都知道是此行目的。

    不过皇甫石韦也不想白白发兵,所以言语间就打起了城池的主意,公孙糙苏起初并没有接话茬,只是一味的强调着之前对皇甫一族相助之恩,可这样相争之下也不是办法,皓原王就是笃定了现在耗不起的是公孙辛夷,自己可有的是时间!

    公孙糙苏无奈也只有忍痛妥协了,不过做出的让步也不多,条件是将南宫一族逼退回灯途,这样夺回的三座城池其中迎阳和不克二城可归皇甫所有,双方最终达成统一。

    公孙糙苏行礼俯身,向皓原王说道“望皓原王即刻速速发兵吧,我即可代表云阑王不会食言!”

    皇甫石韦满面春风,高兴地回道“上卿可回禀公孙辛夷,我这就派兵相援!”前者长舒一口气,拜别回城,但公孙糙苏心中也有自己的算盘,相较之下不算亏,尽管皇甫石韦厚着脸皮索要好处,给他便是了,解决燃眉之急才是首要任务。

    至于为何要将迎阳和不克作为谢礼,上卿大人认为翻南才是防御重镇,汤池铁城,坚不可摧,若不是主动出击没有五万兵马强攻都不见得能夺下,这也为日后皇甫石韦有所图谋做一个强大的保障。

    再就是南宫一族的野心不可能就此了结,若是再来一次直接应对的就是皇甫,想要进军中原就两个选择,一个是皇甫另一个就是公孙,现在要是一切顺利的话,南宫又重归灯途之后,迎阳,不克跟了皇甫的姓,这样一来就剩下一个择选,那就是皇甫,变相的给公孙一族做了挡箭牌。

    皓原王只觉得自己又能解了气,又可以得些好处,殊不知这一切都在公孙糙苏老谋深算之中。

    命运这东西很缥缈,没有办法去主宰,尽管规划和计算的如何缜密,依然是人算不如天算,所以顺天行事即可,机关算尽也会过慧易夭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