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陈卫民被手绘的飞机外形深深迷住了。 和他见过的飞机一模一样,但又有点不同。 机头部位好像取消了下垂设计,改成了全流线型。 机舱内部,除了安装了十三个座位以外,还有一个十来平方的小房间。 羊毛编织的地毯,小牛皮的沙发,一切显得那么豪华。 王慧仪已经把安德烈局长带来的工程师喊了过来。 陈卫民问了一下各种参数。 满意,太满意了。 飞行高度降低了六千米,最高巡航高度一万两千米,处于最佳巡航高度。 最高速度比量产机低了百分之三十以上,重量减轻了整整二十五吨,续航增加到一万一千公里,比量产机多百分之七十。 但是这架飞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,已经可以比肩全世界最先进的私人飞机。 “同志,多久可以生产出来?” 工程师回答道:“三个月完成裸机交付,六个月完成内部装潢,大概今年十一月份,您就可以拿到飞机了。” “三个月?” “是的,萨马拉工厂由熟练的工人,三百工人三个月可以生产一架裸机。” 陈卫民不得不为苏联的重工业点赞,牛逼大发了。 “那我得尽快收购一家航空公司了,否则谁来帮我运营?” 如今国内还不允许私人飞机起降,也不接受私人飞机申请航线。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以航空公司的名义,临时申请航线。 虽然手续会很繁琐,但毕竟算是自己实质性的私人飞机。 以后飞日本,飞欧洲,飞美国,甚至在苏联国内,可以随时起飞。 航空公司? 立陶宛? 陈卫民掐着指头算了算,不合适。 立陶宛要到明年,也就是90年三四月份才会宣布独立,时间上来不及,而且立陶宛的航空公司都太小了,陈卫民看不上眼。 “东德?”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,陈卫民就感觉靠谱。 反正过完了农历年,大概二月份,自己还要去一趟东柏林,解决卡尔蔡司的事情,还有顾问团提到的东德特拉贝特汽车使用的什么纤维和合成材料,到时候顺带把这事给办了。 第(2/3)页